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,產檢項目愈來愈多,對於掌握胎兒健康有很大的幫助!不過,這些新興檢查多是自費項目,不免讓準媽媽煩惱該不該花錢做這些檢查?
其中,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是這幾年常被準媽媽問到的自費項目。
首先,建議所有準媽媽都能接受胎兒染色體檢查。以目前臨床建議而言,不滿34歲的孕婦透過第一期母血唐氏症篩檢+胎兒頸部透明帶(11~13+6週)或第二期唐氏症母血篩檢(15~20週),若風險值大於1/270時,再做羊膜穿刺;34歲以上的孕婦則直接於第16週至18週接受羊膜穿刺檢查。
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自懷孕10週起,即可檢查。只要抽取媽媽的靜脈血,就能分析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疾病,特別是針對第13、18與21對染色體與性染色體的異常篩檢,準確率相當高。與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唐氏症篩檢約8成的準確度相比,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的99%準確度,的確高出甚多,但這也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(費用)。
當然,比起侵入性的羊膜穿刺,只要抽血就好的非侵入式檢查,會讓準媽媽覺得方便又安全。不過,要提醒的是,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存在偽陰性(就是有病的胎兒檢查成沒病),加上偵測的是染色體數目異常,而不是結構異常,因此,目前仍屬於篩檢性質的檢查,如果檢查結果為高風險的話,還是需要經過羊膜穿刺做最後的確診。
通常好不容易懷孕又高齡的準媽媽,會很在意羊膜穿刺的流產風險,或許對這些人而言,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不失為一種替代方案。像這類自費檢查的最後決定權都由準媽媽掌握,建議準媽媽不妨花時間了解相關事項,好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!